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半月,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自己对这一段的地理课作一简单回顾,有成功经验,但更多感觉到的是不足。下面我就一堂地理课谈谈自己的感受。上周我上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以往在讲授这一节时,通常制作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洋流的形成和分布,教学效果比较好。目前,我们新到二中的教师还未配备电脑,而且高一年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效果很差,希望学校能尽快为我们配齐笔记本电脑,并更新高一年级的电教设备。抛开多媒体设备,常规的地理“三板”教学也有自己的特长。在讲洋流的分布时,我利用“边讲边画”法对照洋流模式图,在事先绘好的太平洋轮廓图上,依次用红蓝粉笔南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等,然后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参照我讲的方法,画出了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好。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用漂流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了解为什么一只在英国海岸抛下的漂流瓶竟然可以漂到澳大利亚。在讲密度流时,插入二战时期德军潜艇巧妙利用密度流,自由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而不被盟军发现的小故事,学生听课的兴趣很高。这堂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里面有自身的原因,诸如对新课标的理念领悟得不够,讲的偏多,师生互动偏少,尤其没能让多数的学生都动起来。此外,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还有待加强。最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参差不齐,中考没有地理,初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许多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贫乏。在讲洋流的分布时,许多学生对“大洲和大洋”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太熟悉,有些学生连东西半球如何划分也不清楚,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课程难懂,做练习时一筹莫展。总的来说,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新课程改革更好地进行下去。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2004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三、要重视地理学科知识的把握,有条不紊地安排复习 ㈠扎实地理功底,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从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来看,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系统地理考查。 1.要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同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具有永恒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从事这方面的思维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具有较高的信度、交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但每年考试中总有一些基础知识被作为命题的对象,如2004年文综全国卷的第3题考核“佛教的起源地”,第7——8两题考核“工业区位”的选择。 其次,据资料显示,考生失分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也不是跨学科的综合题,反而是大家认为最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的试题。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的问题,正好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还有很多“死角”,个别知识复习还不到位,需要改进和加强。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jiaoxue/201205/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