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2、课外阅读,探索新途径。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内中学习是不可能的。因此,做为我们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课外阅读,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通过阅读,了解写作方法。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根据每一组教材的特点,采用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注重教方法,教规律,做到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得得相连,为学生的阅读、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学生学完一则寓言故事,我就向学生推荐“寓言故事”丛书,学生产生了兴趣,学到了本领。当学到,《五彩池》一课时,我又向学生推荐了写景的文章。有的学生高兴地对我说:“写景文章按‘总----份----总'分段的比较多。”同学们纷纷谈论自己获得的写作知识。这样,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丰富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有效地提高了他们阅读、写作的能力。 (2)动员学生订阅少年儿童书报,建立班级图书角。 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故事会、朗读会、读书心得交流会…… 三、提倡阅读鉴赏,悟出写作之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代诗人杜甫所言。的确,多读好书能令人精神境界净化。但从写作角度的要求上看,仅仅读书、积累还不够,还要鉴赏,分析文章,领会写作原理,指导写作实践。在近年来的语言教学中,我应用了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效果甚佳。我指导练习的形式是:从“读”学解题,作文练审题和拟题;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练怎样表达中心;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练拟写作提纲;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作文练安排详略;从“读”学捕捉重点段,作文练怎样突出中心;从“读”学品评课文,作文练修改初稿。 由此,很多学生能够运用阅读课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领会内容,把学到的精炼的词句深深刻在自己的大脑中,运用到写作中。这样相辅相成,顺应了阅读与写作两个逆向心理历程规律。经过我的教学实践,初步完成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体改革的设想,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至此,我感到无限的快乐!
(1)(2)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朗读,就是要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如果能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召之即不来,呼之欲出。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如: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山川河流的秀丽柔美,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姿态,动静特点等,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通过朗读就能很好地品味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较好的习作能力。
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发展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了。如很多人都能在若干年后对小时候烂熟于心的名家名篇,回忆起来仍然能够记忆犹新,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
“一群小鸟在枝头欢唱,清脆的声音,声声悦耳,让人陶醉。晨风从人们耳边轻轻拂过,让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我班上的王昆同学在他的习作《最美是春天》中这样表达他的感受,从他的这段描绘中让我们读懂了快乐,读懂了欣赏。正是因为该同学平时常诵读优美文章,常领略自然风光,才能描绘得如此美丽动人。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可以把人带到一幅幅优美画卷中去,一首首动听的歌中去;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亦可以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动笔辄合,在已亦不知何来。”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能力,能生成美,创造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 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创设情境,设计各具特色的朗读形式。“课堂教学要多读精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啊,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朗读能领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读,就能唤起美的共鸣了。
1、默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因此,能在短时间内默读课文显得十分重要。
2、朗读形式常见的有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等等。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课《燕子》一文,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感受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矫健敏捷,从而让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又如《草原》一文,文中那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和羊群,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课前让学生做好头饰、道具等,课堂上表演读,体会草原的大、绿、动和美,体会喝奶茶,吃手抓羊肉的惬意,从而深深地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课文。
三、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1><2>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了。
通过以上几种朗读方式的指导,就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朗读水平有质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们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吧!
「 1」 「 2」教学活动指导意见浅谈
根据教育局第二届“有效教学与教学管理创新”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望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一、各校要确定一名教学尖子教师承担教育局下发的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创新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讲解任务,要在村校长的带领下深入细致地学习该标准,要把该标准做为今年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
二、全体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条的进行对号入座,找寻差距,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全体教师要围绕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二是注重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三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四、六个提倡:提倡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提倡多让学自学自悟,少一些教师的讲解分析;提倡即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重学法指导;提倡节节清。
五、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即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七、要做好学案设计,备学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法指导。尤其要切合实际的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八、做好三本作业的管理,自主作业本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尽量不要搞一刀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公文有约采编业,对于学困生要布置难度稍低一些的作业。改错本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严加要求
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偿试使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积累本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尤其是积累本教师要经常在班内举行交流会,要让学生懂得不是只把好词佳句写下来就了事了,而是要会用。
九、关于作业批改。质性为主,量性为辅。提倡使用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方式。提倡使用人文性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在这个方面加大探讨力度。
十、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再课设想等。
十一、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新生成的问题,这些新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最具价值的问题。
十二、提倡教师写教学日记或教学叙事。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jiaoxue/201205/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