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教学模式主要以语言输出为主,相对忽视语言信息、语言规则的输入,长期下来,就会使得语用能力的提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正如前文所述,语言的使用受到规则的限制。换言之,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知识取决于一套有限的规则,他们通过激活这些规则来理解并生成无限的语言。(雍毅,XX)因此,如何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基本语言规则、言语习惯,关系到他们的语言能力能否真正得以提高。正确的做法是:以语法规则为框架,以词汇、语言知识为基础,以情境、任务的设置为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在具备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执行语言行为,又通过语言行为来巩固和提高语言能力,完成两个部分的良性互动,从而使语言学习的根本得以回归。 “任务型”“交际性”教学模式的推广改变了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做法应是将两种思想中精华的部分结合起来。这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借助母语的结构和隐语现象辅助英语教学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在结构上都有共性。比如,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字母——音素——文字是最方便的文字体系。(邓万勇,XX)汉语在语言形态上虽然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但在文字表意上,他们都有许多共通之处。所以,我们在具体教学中不应片面强调英汉语言的差异,而应充分利用母语与英语在句法结构、言语习惯、语言逻辑等方面的共性,引导我们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律来实现语言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 例1.汉语:(1)我在王府井大街上遇见了她。(2)我是在王府井大街上遇见她的(不是在天安门广场)。英语:(1)i met her in the wang fujing street.(2)it was in the wang fujing street that i met
her.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英汉在句型结构上的相通之处。这种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英语的强调句型。 例2.(1)he lived here 2 years ago.(=he left here 2 years ago.) 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学生很难理解。其实,汉语也有一样的表达方式,即(2)他住在这儿是两年前的事了。(意即:他两年前就离开了,现已不住这儿了。) (1)(2)
例3.(1)it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he realizes his mistake.(2)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他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较以上两句就会发现,英汉都是通过结构连词达到这一表达效果的。 再如:在讲授虚拟语气的用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类似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气(moods)的用法。其实,英语中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的使用就是为了降低语气的生硬度,使说话的语气变得更柔和。例证1. would you please …? 比will you please…?;could you…? 比can you…? 的语气更委婉、客气。例证2 在order, demand, insist(坚持要求)等单词的宾语、主语、同位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 (should) do也是同样的道理。汉语的语气表达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只不过通常是加上语气词达成这一表达效果的。如:“您”——“你”、“请”——“务必”、“能不能……?”——“一定”,还有“可以……吗?”“……怎么样?”、“麻烦你……?”等语气词的使用都能起到软化语气的作用。 教学中如果细心观察,还能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在音、义上也是相通的,如“borrowed words”——“舶来词”,“舶来”意即“运输”、“引进”,与“borrowed”一词的音、义相同。还有cool——酷,sofa——沙发等等。 二、注重词形、词性转换规则的教授,使词汇学习体系化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基础,而现行课堂教学中更多注重单词的语境特征和语义理解,传统教学中词形、词性转换规则和基本构词法等知识的教授常常被忽略。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单词记忆困难、不成体系的后果,学生在遣词造句时也会错误
「 1」 「 2」
2010年上学期中学教研工作总结 2010年上期,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关于教育的论述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的教学实际出发,在上级教育机构、学校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今后的学校教研工作做得更好,在此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本期主要教研活动小结:
1、教学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培训
为了促进全体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对教育教学政策法规的了解,本期我校收集、整理、装订了两本教育学习资料,分别是《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篇》和《社会思想与教育名词篇》,对教育教学中涉及到的热点思想、名词和政策法律法规进行了汇编,以供教师学习之用。
2、制定了教研奖惩细则
奖惩是否分明是教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为了促使我校教研工作有序而良性的发展,本期我校制定了《唐家中学教研奖惩细则(试行)》,其中奖励方面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论文类、讲课类、课题类和活动类。教研奖惩细则较为完善的制定,标志着我校教研工作的开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组织上好常规教研课
一所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我校常规教研活动的开展,坚持做到了“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有总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了教师的听课节数(新教师不少于12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同时要求听了课的必需参与评课。
(2)、用表格的形式安排好了本期所有的教研活动内容,使教研活动能够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
(3)、为每一位教师装订了一份教师听课集。使每一位教师听课后的记录更加规范具体,在长期的教研活动记录和反思中养成一种良好的教研参与习惯。(相当一部分教师记录得很好,在本期教学六认真检查小结中有评述。)
(4)、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了一份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分析总结表。使得教师在半期总结会上的发言更加详实具体,收到了较好的总结效果。
4、举行了一次校内讲课大赛
把每年的4月份确定为了我校的校内赛课活动月。本次校内讲课大赛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赛课活动实施方案,拟定了《唐家中学赛课评价量表》。共有8名教师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白新春老师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陈雪梅老师和谢一卉老师。本次讲课大赛激发了我校教师的教研参与热情。
5、承办了一次船山区2010年“明日之星”初中物理优质赛课活动,无论是活动的承办,还是赛课的结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我校杨莉教师到桂花参加了船山区“明日之星”政治赛课,刘英教师到新桥参加了船山区“明日之星”数学赛课,都收获不菲。`
6、积极组织初三教师参加船山区组织,遂宁六中承办的初三教师联教活动。(共有7人次分三天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徐俊熙老师到六中献上了一堂高质量的数学优质课,赢得了兄弟学校的好评。)
7、课题研究活动继续有效开展。一是继续卓有成效的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个案和课题论文,二是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统计了东山村留守学生的名册和总结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具体措施。
8、激励教师攥写教学论文
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宣传我校教研成果,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攒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等。本期我校发表国家级论文1篇,论文获奖船山区一等奖4篇,三等奖1篇。
9、督促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我校在教学六认真检查时常常督促教师坚持教学反思的撰写,要求教师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今后教师们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本期“教学反思”作得比较好的是白新春、陈雪梅、谢一卉、唐星等)
二、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在很抓教学质量的新形势下,我校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足。
1、教研工作的开展不够深入,个别教师教研参与积极性不高。(如校内讲课大赛,相当一部份年轻教师未参与进来。)
2、部分教师的教研听课节数够了,但评课和总结反思的力度不够。
3、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的教研总结仍然显得很不够,经验无法上升为理论,或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教研参与走形式,不深入。
显然,我们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促使教师不断的反思、交流和提高。
总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义无返顾,加强教研,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研究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
对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1.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 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 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 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 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 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 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 ,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 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 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 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 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 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 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 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 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 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 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 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 写。 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 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 ,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jiaoxue/201205/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