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基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保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局对先后4次组织人员对生产企业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做好计量管理工作;6月上旬,我局配合县国税局对全县加油站的计量加油机共180余台(枪)进行了综合检查。截止11月5日,我局共计完成各种计量器具156台(只、件)的检定工作,其中天平9台、台案秤125台、电子台秤6台,地中衡7台,定量包装秤11台,液化气台称1台,人体稳重秤7台,为保证全县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2、抓标准、促发展,进一步为地方工业和农业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工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标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是积极配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实施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等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企业的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我县工业企业产品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标准的备案、年度审查等工作,继续巩固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三是按照《关于对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的通知》要求,为了掌握各生产加工企业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标准化知识了解情况,积极展开对生产企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共涉及到13家企业。四是积极配合上级质监部门和县烟草公司展开对收购烤烟标准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到11月5日,我局共清理、新备案7个企业标准,帮助10个企业建立健全了生产标准,共消灭无标准生产23个。 3、抓质量、树名牌,促进企业产品上档升级。一是圆满完成第三批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在XX年2月至XX年3月,我局顺利完成了第一、二批普查建档企业的数据更新工作,同时完成了第三批企业共8家的质量普查建档工作。目前,我县已完成了30家企业的质量建档工作。二是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部门职能职责,认真开展了沾益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目前,我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已较好地完成了宣传发动和普查建档阶段,共为20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档案;同时,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要求,我县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开展了以白酒专项整治工作为重点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三是积极帮助企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能力,积极帮助申报名牌产品,以提高本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是结合xx县实际,进一步加大了对食品、农资、建筑材料、烟(农)田基本建设用管道等产(商)品的监管力度,通过监督抽查等形式,为掌握全县人民群众关心的物资质量状况和提升产品质量做出了贡献。截止11月5日,我局共抽查各类产(商)品130余批次,对不合格的产(商)品及其生产、销售企业依法实施责令整改等行政处罚。 4、抓重点、保安全,扎扎实实地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我局在上级质监部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沾益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起重机械专项整治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锅容管特的日常监管和整顿,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为保证特种设备不出安全事故和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一是按照各个时期安全检查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研究措施和组织力量对全县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二是严格特种设备安装审核和验收工作,积极配合市质监局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动态管理。今年以来,共审核特种设备安装图纸6份,独立验收特种设备5台,配合市局特设科验收4台,上报操作和管理人员登记表12份。三是广泛利用“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大力向学校及社会各界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应急救援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认识及防卫能力;四是严格依法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五是严格信息报送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县安监局的有关要求按时报送各种安全工作情况和报表,并坚持于每月5日前向市局特设科报送气瓶普查报表、事故月报、季报、年报和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报表等,每半月向县安监局报送安全检查情况。至11月15日,我局共组织了18次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共出动40余车次、160余人次,共检查特种设备数1415余台(件),查出安全隐患107条,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63份。其中,发现违规生产、使用特种设备单位45户,经我局督促整改,32户企业均认真落实整改内容,并及时予以整改。对没有按照规定整改或逾期不整改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的15家单位,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了行政处罚。在XX年,我县未发生过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5、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抓好组织机构代码办理工作。我局坚持按照《云南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规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并结合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等有关规定,强化措施,认真落实,促进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截止11月5日,我局为116户新办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换发62套,变更142套,对675户代码证书进行了年检。对违反《云南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的用户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六、搞好宣传工作,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内外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3.15”等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有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安全监察等相关内容宣传工作,向社会广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职责及相关知识,以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二是通过《质监工作信息》等形式使全局工作情况及时得到反映和肯定,为联系和沟通上下级部门、兄弟部门的纵横联系提供了信息资源和保障,树立了部门自身良好形象。上半年共撰写《质监工作信息》20余篇,被市质监局采用10余次,被省局采用1次。 七、认真总结取得经验和查找不足,为今后工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取得成绩的经验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我们继续理顺工作思路,巩固发展势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发展的信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工作方针,始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终把质监工作放在沾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排部署和要求,结合沾益实际,做到统筹安排、分解目标任务、逐一落实,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坚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质监职责,充分发挥质量、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的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作用,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以安全生产为保障,监督与服务并举,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 3、坚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的发展目标,把加强干部培养,提高队伍素质,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作为长期性、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4、坚持团结干事、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始终把学习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建设学习型机关,营造团结干事的氛围,塑造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团结干事能力,加强基层质监部门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全局工作局面不断得到改观。 (二)不足方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深度、系统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人少事多、工作经费不足,部分业务工作有些滞后,做得不够好。 3、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工作繁杂、量大,且人员不够,尚不能满足现行工作的需要。 5、宣传力度不够,还不能把本单位的工作职能、职责以及工作情况及时反映出来。 总之,在XX年度,我局在xx县委、县政府和市质监局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发扬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点,解决不足,认真履职,全面贯彻好和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xx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〇〇七年工作意见 在总结XX年度工作的同时,我局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为切实做好XX年年各项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1、狠抓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确保打假治劣和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取得实效。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办案质量,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2、狠抓两大安全工作。认真研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监管、监察力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大安全不出重大事故。 3、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从部门职能出发,从质量、标准化、计量等基础工作入手,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扎实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4、狠抓自身建设。继续抓好管理和《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学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树立质监部门良好形象。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履行好标准化、计量、质量、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能职责,在xx县委、县政府和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当地发展”的思想贯穿于质量技术监督各项工作的始终,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和配合,积极推行工作责任制,强化管理机制,加强工作力度,强化落实,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我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再上台阶,为构建“和谐xx”做出积极贡献。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中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1-5月份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年初以来,在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中宁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狠抓三个专项整治”、“抓好三个安全”、“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确保全县城乡居民用上放心的食品,努力为我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宽松的购物环境、安全的消费环境。
一、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打造“食品放心工程”
在日常工作中抓好食品监督检查,确保重大节日安全渡过。一是开展了“查食品、保两节”活动。在元旦和春节前,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饮料、调味品着手,对24家食品经销点、4个集贸市场进行了检查,没收过期变质食品1300余袋(瓶)。二是在“五一”黄金周前,对全县86食品加工企业和销售点、4个集贸市场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政府安排,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全县各大宾馆、饭店和2个牛羊肉市场进行了检查,保证了“五一”节“黄金周”的安全渡过。
二、集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名酒的不法行为
春节前,为了保证节日期间广大群众食品消费安全,集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月”执法行动。一是针对名酒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共检查商厦、超市、名烟名酒店22家,查处经销假冒“五粮液”、“茅台”、“五粮春”的经销网点5家,查获假冒“五粮液”68瓶,“茅台”18瓶,“五粮春”36瓶,涉案金额达3.7万元,为了取缔生产源头,执法人员坚持“五不放过”原则,根据经销商提供的线索,积极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打假办联系,捣毁了兰州一家制假窝点,查获假冒“五粮液”500余件,堵住了造假源头,并配合公安部门,抓获了在我县销售假冒名酒的违法分子,截断了假酒来源。二是对1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1家食品经销网点进行专项检查,对用有毒有害物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非法使用添加剂、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无QS标识、短斤少两等损害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三、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专项监督抽查
严格把关,抓好食品生产厂门安全,确保出厂产品质量。认真落实食品生产查验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厉查处损害消费者安全、健康的行为。一是集中力量对32家食品生产企业的11种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取大米、面粉、酱油、食醋、枸杞酒、奶粉、纯净水等样品21个。抽样检验合格率为95%。二是对14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定量包装进行检查,共抽查定量包装食品32批次,查处定量包装不足食品生产企业5家。
四、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了保障全县百姓食品入口安全,今年以来,我局共组织开展了2次大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开展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专项检查。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9家食品生产企业从生产运行状况、工艺流程、环境卫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生产检验制度的落实、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定量包装以及产品包装标注、“QS”标志的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二是对已通过生产条件审查待上报发证的4家企业进行专项复查。从企业运行,生产设施、生产环境、产品标识标注规范,对审查提出的整改意见的整改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回访复查。三是严厉查处食品无证生产行为。对“老五类” 食品进行无证查处,集中力量对小麦粉、大米、酱油、食醋、食用植物油等“老五类” 食品的销售及使用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五类”食品生产企26家。检查粮油批发市场1个,集镇农贸市场3个,检查粮油经销门店32家,检查食品经销商场、超市21家,检查宾馆、饭店、企业食堂26家,查处未经“QS”认证生产企业8家,冒用“QS”标志、无“QS”标志的“老五类”食品134瓶(袋),并对生产、经销、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的行为进行了给予严厉的处罚。四是认真落实“十查十找”任务,查大米、面粉、酱油、食醋、粉条、腐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生产、销售企业96家,检查产(商)品12类128种。五是深入开展了追查“苏丹红一号”辣椒制品专项活动。根据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追查含有“苏丹红一号”辣椒制品紧急通知》,我局出动执法人员28人次,执法车辆5次,深入大街小巷、宾馆、饭店、乡村、集贸市场,对全县8家宾馆、6家大型超市、76家调味品商店、4个集贸市场使用、销售的辣椒制品进行了专项检查。查获含有“苏丹红一号”“红山河”牌散装辣椒面114kg,袋装辣椒粉、辣椒丝180袋。
五、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加大食品生产加工整顿力度,建立食品生产检验制度,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对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巡回检查,规范食品企业生产行为。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48份,《食品安全承诺书》28份,使企业法人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六、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积极做好食品卫生许可证接管准备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卫生监管职责,全面承担起这一新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调查,大力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共检查、调查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小作坊)154家(其中:获证企业18家,其它食品企业和小作坊136家),为顺利接管食品卫生许可证奠定基础。二是建立我县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并将154家食品生产企业录入微机管理,便于随时掌握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及时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确保产品出厂质量。
七、加强食品标准化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行为,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标准管理。一是举办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宣贯班,培训技术人员65名,使食品生产企业技术人员按标准组织生产。二是加大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对全县37个食品生产企业的60多个食品标准进行了清理,废止食品标准22套,修订15套。
八、存在问题
1、无证生产食品现象较为普遍,但查处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我县一些小作坊生产设备陈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作坊无法获得准入证,可农民在农村还需要这些小作坊为他们加工农产品,并且有一部分余粮需要拿到市场上销售以补贴家用,这就使得我们要想取缔这些小作坊工作非常艰难,影响市场准入的整体进程。
2、食品质量令人担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利益熏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方式,蒙骗和欺诈广大消费者,他们往往利用混淆产品名称、包装大同小异等食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消费者防不胜防。
九、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1、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从生产源头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进一步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严肃查处无证生产销售食品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无证查处责任制度。
3、认真落实“两抓两提高”,建立完善企业日常巡查制度、定期监督检验核查制度、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
4、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凡发现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严重违法行为,要坚决取缔,予以曝光。
二OO五年六月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gongzuo/201205/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