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0年上半年,我县劳动保障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促就业、促增长、促稳定工作目标,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社保覆盖面,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审慎处理劳动关系,健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体系,有力推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87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5.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8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3.1%,其中困难就业对象再就业49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2.7%;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4.05%,控制在目标任务4.1%以内;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51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3.8%,培训后合格率达91%以上,就业率达60%以上;大学生创业2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5%;加强与财政、信用社等部门的工作衔接, 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二)业务工作
1、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监测统计,深入开展 “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援助服务活动,组织专场招聘活动10余次,挖掘收集空岗7798个,为城乡求职者开展免费职业介绍1512人,直接组织劳务输出1626人,就地就近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4613人,组织返乡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11.24万人。切实加大培训和创业指导工作力度,组织再就业培训379人,培训合格率达92%,就业率达64%;组织创业培训155人,培训合格率达94%,创业成功率达66%。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税费减免18.5万元、涉及226人次,受理审核各项社会补贴40万元、涉及1217人次。
2、社会保险工作。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社会保险参保215793人,基金收入23888万元,其中:养老保险参保118231人,基金收入20725万元;医疗保险参保68099人,基金收入210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2694人,基金收入681万元;工伤保险14025人,基金收入367万元;生育保险2744人,基金收入14万元。切实做好试点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838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8.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3806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5%;超龄人员参保2461人。
积极配合做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做好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工作和“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泸市府函[2010]23号文件,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0.5%,减免失业保险费8.01万元。积极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达6033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认真做好劳动监察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监察为主动上门服务、宣传政策;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实行调解工作重心下移,努力将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加强维稳综治应急管理和信访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稳控工作,确保了社会稳定。上半年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43户,接到群众举报投诉案件116件,处理114件,结案率98.28%;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7件,办结188件,办结率98%,其中调解工作重心下移后,基层受理案件99件,结案71件;接待来信来访896件次,办结率100%,其中到市劳动保障局重复信访率控制在25%以内,没有出现重大信访群体性事件和赴省进京信访事件发生。
4、夯实劳动保障基础工作。认真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好行政村配备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理员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劳动保障基础工作。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点、咨询台等多种方式,对超龄人员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政策着重进行了宣传,收到较好效果。推进依法行政,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积极建立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制度,无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认真整改社保基金历史遗留问题和以物抵费问题,切实做好现场监督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加强金保工程建设,城域网覆盖率100%,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数据做到及时上传。
按要求认真做好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效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法、综治、安全、计生、妇儿、保密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就业方面。一是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人员政策业务不熟悉;就业失业基础台帐不完善;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二是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人员配备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失业保险金发放缺口大;四是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少部分在家劳动力因观念、利益因素,不愿参加培训,培训生源组织困难。
(二)社会保险方面。一是部分私营用工单位参保意识淡漠,为降低成本不参保或不全员参保,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二是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增长速度快,下岗失业困难群体中断缴费情况较严重;三是社会保险政策不完善,如农民工养老保险缺乏统一政策规定,参保、转移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高待遇低,影响群众参保积极性等。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劳动争议仲裁体系建设滞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够,在客观上受县域经济发展和软环境建设的制约,在主观上监察执法力量薄弱、监察执法业务素质不高、执法手段单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贯彻实施力度。通过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专项行动,举办培训班,泸县电视台、泸县通讯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经常在本系统办事大厅、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街道、社区、车站等地设立宣传咨询台印发宣传资料、播放录音,社区、街道、主要公路沿线等醒目位置开办宣传专栏和制作固定标语等形式,切实加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深入基层及企业,加强督促指导,帮助解决问题,真正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要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严格各项补贴性资金使用的审核和管理,堵塞漏洞。二是要加强基础台帐的完善和管理,做好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三是建立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服务功能,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申报制度和定期回访制度,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等,对就业困难对象及时给予就业援助。 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www.5151doc.com
(三)狠抓职业技能培训。一是要按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再就业培训和
共2页,当前第2页12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半年工作总结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取得的成效(一)劳务培训输出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市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6月30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8287人,其中男3866人,女4421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5744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27.4%。其中输出省外2279人,输出市外2434人,市内转移1031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200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1148.8万元。(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为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做成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想办法,找路子,对所输出的劳动力由输送单位与用工单位洽谈工资待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派专人护送。如:永德县妇联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对全县16到25周岁并愿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向省内输送家政服务员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一些省内外企业联系,进行劳务用工洽谈,为广大农村青年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经多方考察,永德县妇联与广东省东莞市华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利用所建立的劳动力档案,在短短的一周内就迅速组织了184名适龄男女青年向该公司输出,并在这批务工人员中设立班委,班委设1名班长、1名副班长和10名组长,同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要求各小组随时观察组员动态并向班长汇报,班长向县妇联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一月一次电话汇报,三月一次书面汇报,确保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17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二、经验和体会(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30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16-25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565名进行造册登记。[1][2][3]下一页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bannian/201205/15417.html